泰豐辦事處小南門社區轄內有住宅小區32個,其中像制藥廠家屬區、石油公司住宿區這樣的“無主管單位、無物業管理、無基本配套設施”的“三無”改制小區17個。
從今年4月初開始,牽頭包保單位市政協對各住宅小區進行了全面改造和整治,如今人居環境大變樣、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個中奧秘何在?近日,記者探訪了其中兩個試點小區。
“這里種植桂花樹,苗木老板已經聯系好了”“這里修砌石墩(凳),那邊安裝健身器材”……
在石油公司住宿小區,市政協駐社區創衛工作組組長周云正在和幾個包工頭商議改造事宜。社區書記胡坤告訴記者,“周主任三天兩頭就往小區跑,你看小區環境面貌一天天在發生變化哩!”
原來的1500㎡花壇種菜、撂荒現象十分嚴重,一下暴雨,小區低洼處內澇漬水、臭水四溢,居民們對此心有余悸。“現在把下水道改造后連接主管網,徹底解決了小區積水難題。”退休職工毛德雄說,等到文體廣場修起后,大伙每天在這里打羽毛球、休閑健身,不知有多高興啊!
制藥廠二家屬區,居民們向記者訴說著小區環境改造前后的變化:
“花壇”種菜、雜草叢生現象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文體活動廣場,周圍還配套建設了休閑石凳、健身器材。道路、庭院四周滿目翠綠,芳草萋萋,鳥語花香;
肆虐的“牛皮癬”不見了,建起了健康教育、宣傳文明、衛生創建文化陣地,設置了便民信息欄;
徹底清除樓道、頂棚雜物和衛生死角,建立了生活垃圾清運及衛生保潔長效機制;
……
為深入推進小區環境衛生居民自治,營造“小區是我家,環境靠大家”的新風尚,社區創衛專班制定了各小區衛生和創衛示范戶考評方式、標準、辦法和獎勵措施,把社區網格員、小區居民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
周云介紹,今年4月以來,市政協主席張宗光先后10余次深入小南門社區調研指導創衛工作,牽頭單位、包保單位出錢、出人、出力,小區居住環境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小區整治后,如何加強長效管理工作,鞏固整治成果,已經成為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圍繞小區長效管理問題,社區創衛專班對小區物業管理運行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我們一共做了兩次問卷調查,分別發放了近3000份綜合類和物業全覆蓋問卷。”周云說,“居民小區實施長效物業管理,是事關現代文明社區建設的大事,也是體現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將在制藥廠二家屬區、石油公司住宿區進行物業管理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