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小龍蝦,就是養水養草,水好草好蝦就好。
近日,在浩口鎮宋場村尾水治理項目現場,“三池兩壩”正有效運轉,池塘內的尾水經過處理達標后,緩緩流入周邊河道,工人們正忙著為項目設施做維護保養。
據介紹,“三池兩壩”即沉淀池、曝氣池、生態凈化池以及夾在這三個池塘中間的兩個過濾壩。“水產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被殘餌和糞便污染的水體,這就是尾水。如果不及時有效地處理尾水,會使養殖水域環境惡化,甚至還會導致魚類、蝦蟹類大面積死亡。”宋場村黨支部書記陳新國介紹,水產養殖所產生的養殖尾水,首先會進入沉淀池靜置,然后經過過濾壩進入曝氣池曝氣。曝氣池內裝有曝氣管,通過增氧曝氣的方式使水體有機物實現充分氧化。經過曝氣氧化的養殖尾水,污染程度已被大幅削減,此時可以打開過濾壩,讓尾水流入生態凈化池。
“生態凈化池種植了多種水生植物,放養了濾食性魚類和螺蚌類底棲生物,可以用來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營養鹽。”陳新國告訴記者,宋場村尾水治理項目于2023年12月投入使用,覆蓋宋場、艾橋等村。
無獨有偶。在龍灣鎮凍青垸村尾水治理項目現場,挖掘機揮舞著長臂、轉動著履帶,來回穿梭施工,現場一派繁忙。“凍青垸村尾水治理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精養魚池改造、進排水溝渠改造等,治理面積達4000畝。”該項目負責人王魁峰介紹,項目投入使用后,可以凈化水質,有利于科技化養殖,為四季養蝦提供優質水源保障。
近年來,我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統籌謀劃,大力推進小龍蝦產業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探索建立養殖池塘尾水處理管理和維護長效機制,實現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的生態循環和節能增效目標。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項目5萬余畝,退池環湖近2萬畝,在建項目1.5萬畝。下一步,我們將以集中連片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項目為抓手,積極探索建立養殖池塘尾水處理管理和維護長效機制,全力推動我市水產養殖業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小龍蝦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