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泰豐街道小南門社區轄34個居民小區,其中老舊小區占比較高,共有17個,無人管、基礎差等問題日益突出。社區黨委近年來通過建“五心五強”社區,打造“五小五好”小區黨建品牌,不斷健全小區治理體系,搭建黨群對話平臺,逐步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讓基層治理更“接地氣”、更“冒熱氣”。
構建治理體系,做實“五心服務”
“只要將心比心,堅持用真心、熱心、細心、耐心、愛心服務居民,做好居民的貼心人,一定能換來群眾的真情。”小南門社區黨委書記楊洲表示,“共同締造”活動伊始,社區黨委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表,包含個人情況、急難愁盼問題等12項內容,直面高空拋物、小區停車難、外墻脫落、下水不通等難點問題。哪里不行改哪里、缺什么就補什么。目前,梳理出的23個突出問題已在逐步推動解決。
唯有知民情才能解民愁。社區黨委堅持“問需于民”,收集小意見,構建“1+3+N”體系,以居民區黨組織為核心,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三駕馬車”為主體,把群眾的“關鍵小事”當成“頭等大事”,通過“報到單位支持、社區居民自籌”等方式籌集治理資金,解決配套設施差、停車位不足、活動場地缺乏等問題,做好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和暖心人。
建立議事制度,引導群眾參與
“基層治理保障的是民生,守護的是民心。”群眾的身邊事,群眾最有發言權,要讓群眾當好治理“主人翁”。社區依托星空夜話會、板凳會、群眾代表會、返鄉人員座談會和居民微信群“四會一群”議事載體,黨員和群眾坐在一起每月常態議事,共商共辦居民“急難愁盼”,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激發社區自治活力。
石油小區有住戶反映:因常年無人打理,空閑公共區域灌木叢雜草叢生、垃圾成堆,大家對此怨聲載道。面對問題,社區黨委第一時間行動起來,用好“四會一群”議事載體,通過動員居民參與、匯聚多元力量、共議認領機制的方式,讓“廢舊空地”變成了居民喜愛的“寶地”。
在整個項目開展過程中,社區黨委踐行“五共”理念,引導居民們積極參與小區活動,大家出錢出力出物,實現了居民全過程參與社區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小區黨群服務站改造和建設中,不僅美化了小區環境,增加了居民活動去處,還讓社區風貌有了很大改善,無形中又凝聚了大家的共識,讓居民更加團結。”石油小區業委會主任趙厚圓表示。
堅持黨建引領,辦好治理實事
在制藥二區,“小而美”“小而精”的“黨建小品”“共享花壇”吸引著人們的視線。“誰能想到,原先這里是‘老破臟’的小區,我們在社區黨委的帶領下,充分盤活閑置空間,讓紅色黨建引領惠及民生,讓小區居民真正享有高品質生活。”制藥二區黨支部書記徐祖明表示。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層治理不是一方“獨角戲”,而是基層組織引領下的“大合唱”。小南門社區黨委堅持在黨建引領下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治理“主心骨”作用,發動引導報到黨員、志愿者、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力量,實現基層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
在制藥二區改造中,社區黨委積極對接相關職能部門,經過多次磋商,對小區水管、充電車棚等進行更新升級;成立小區“金鑰匙”黨員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小區事務共管、宣傳發動等工作;號召居民開展“樓道微自治、一家掃一層”活動,評比“最美樓道”,持續激發居民住在小區、熱愛小區、服務小區的主人翁意識。
楊洲表示,在小區微更新實踐中,社區聚焦“收集小意見、調解小矛盾、辦好小事情、開展小活動、實現小心愿”,廣泛組織居民參與,充分整合分散資源,凝聚治理合力,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問題、享受服務,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共建“環境氛圍好、活動開展好、鄰里關系好、服務效果好、幸福生活好”的宜居小區。